“大空头2.0″:德意志银行据传开始做空AI股票以对冲数据中心融资风险-汇有钱途

“大空头2.0″:德意志银行据传开始做空AI股票以对冲数据中心融资风险

https://archive.is/20251105231246/https://www.zerohedge.com/markets/big-short-20-deutsche-bank-reportedly-starts-shorting-ai-stocks-hedge-data-center-risks#selection-1853.0-1877.75
对于那些在市场上摸爬滚打超过几年的人来说,德意志银行销售和交易部门向客户低调推销信用违约互换(CDS)以对冲住房市场放缓/抵押贷款危机/全球金融体系彻底崩溃可能性的记忆仍历历在目。

如果你年纪尚轻,或当时正忙于更有成效的事业,这段往事或许能帮你补课:电影《大空头》中"德意志银行那位"的原型是现实生活中的债券交易员格雷格·利普曼,其角色杰瑞德·文内特由瑞恩·高斯林饰演。

利普曼曾在德意志银行工作,对创建庞大的信用违约互换(CDS)市场发挥了重要作用,该市场使得投资者在2008年金融危机前能够做空房地产市场。

为什么我们现在还在讨论这个?这已经是旧闻了,现在有谁还不知道那件事。

不过刚刚发生了件有趣的事,据《金融时报》报道:
德意志银行正探索对冲其数据中心风险敞口的方法,此前该行为满足人工智能和云计算需求已向该行业提供了数十亿美元的贷款。

随着所谓超大规模企业为满足AI需求投入数千亿美元建设基础设施(这些资金日益依赖债务融资),该行高管已讨论如何管理对这一蓬勃发展的行业的风险敞口。

这家德国银行正在研究包括做空一篮子AI相关股票在内的方案,通过做空该行业公司来帮助缓解下行风险。同时考虑通过名为合成风险转移(SRT)的衍生品交易,为部分债务购买违约保护。

这些听起来耳熟吗?

如果德意志银行对多次在此提及的用于数据中心的自我满足型资本支出的“迂回”性质如此有信心,那他们为何还要觉得有必要对这种风险进行对冲呢?这并非一个公平的问题,因为对冲在某种程度上是他们所做的事情,但还是引发了疑问,当接触到支撑人工智能领域梦想的高市盈率和循环融资时,很多非华尔街人士都提出了这样的疑问。

一位德意志银行高管透露,该行的投资银行业务在数据中心融资方面“下了大赌注”。英国《金融时报》报道:
据两位知情人士透露,德意志银行主要向为谷歌母公司Alphabet、微软和亚马逊等超大规模企业提供服务的企业提供贷款,这些债务以长期合同作担保,能带来稳定的回报。

近几个月来,德意志银行为瑞典的EcoDataCenter集团以及加拿大公司5C提供了债务融资,这两家公司共筹集了逾10亿美元用于扩张。该行并未公布其在该领域的放贷规模,但据估计已达数十亿美元。

我们已经指出,科技、媒体和电信(TMT)行业的投资级信贷与TMT股票已显著脱钩,谷歌(GOOGL)、元宇宙(META)和甲骨文(ORCL)的股票与信贷近期的价格走势就是例证。

据称德意志银行正在研究的SRT结构,无论从外观还是本质上看,都像极了过去的CDO(担保债务凭证)——将多样化贷款池(此处指AI资本支出融资贷款,而非购房贷款)打包后,通过数学魔术般的手法进行分层(tranches),既能蒙蔽评级机构的双眼,又能获得优质信用评分。

需要提醒的是,这些评级和结构背后的相关性假设(数学模型),对终端买家而言结局并不美好。

最后,英国《金融时报》报道称德意志银行拒绝置评。

换作是你,会回应吗?大家自行判断这是否是《大空头2.0》的第一声警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