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业危机政府债务居高不下, 欧债危机重现?-汇有钱途

银行业危机政府债务居高不下, 欧债危机重现?

英国退欧引发的风波持续扰动全球金融市场。如果说英镑大跌、英国股市剧烈波动乃在意料之中,那么意大利银行业的突然恶化,以及欧洲多国居高不下的政府债务都出乎市场预料,不禁令人想起几年前将整个欧洲推向深渊的债务危机。

“欧债危机其实从来就未走远。”招商证券研发中心固收研究主管孙彬彬认为,自欧债危机以来,问题国家政府债务负担并未降低,主权债务发生危机的可能性仍然存在;与此同时,欧债危机后,欧元区实体经济低迷,银行业不良率大幅攀升导致欧洲银行业危机大有一触即发的态势。

欧债危机一触即发

自英国退欧以来,以德意志银行为代表的欧洲银行业股价持续下跌。上周四,意大利与欧盟委员会关于银行债务重组谈判陷入僵局无疑是雪上加霜,债务违约概率激增,市场担忧进一步加深。

回顾2009年爆发的欧债危机,市场普遍认为是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的延续和深化,以希腊为代表的部分欧洲国家政府债务负担超过其自身承受范围,最终引发大规模违约风险。

事实上,眼下欧洲经济状况与当时相比,市场对于欧债危机重现的担忧不无根据。

一方面,问题国家政府债务负担并未降低,主权债务发生危机的可能性仍然存在。孙彬彬分析称,除爱尔兰以外,原危机国家的一般政府债务以及财政赤字占GDP比例与上轮危机发生之时相比并没有实质下降;同时,整个欧元区的经济基本面并未好转,政府财政收入极易受到冲击。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欧债危机以来,由于实体经济低迷,各国银行业不良率大幅攀升,导致欧洲银行业危机大有一触即发的态势,成为新的风险点。

“除爱尔兰外,欧洲各国银行业贷款不良率较上轮危机发生之时大幅攀升。”孙彬彬表示,以意大利为例,其银行贷款总体不良率水平已由欧债危机爆发前的10%左右跃升到15%以上,欧洲银行业形势严峻。

英国退欧公投以来,意大利银行业股价跳水约30%,上周,意大利政府不够欧盟反对,提出推行400亿欧元的银行业救助计划,预备在该国银行体系出现严重系统性危机时,单方面向受困的银行体系注入大规模资金。这一提议遭到了以德国为代表的欧盟国家反对。欧洲监管方面担心,意大利政府大规模的干预本国金融体系会破坏整个欧盟正在大力实施的银行业新规。

中国社科院世经政所国际投资室主任张明认为,目前欧盟银行业风险在持续发酵,是否会酿成一场系统性银行危机,取决于欧盟成员国能否在迅速救助银行的问题上达成一致,并迅速采取集体行动。

如果说欧盟经济复苏疲软、金融机构普遍承压由来已久,那么此次英国退欧则将欧盟这一久治难愈的“伤口”赤裸裸的向世人揭开。

孙彬彬认为,英国退欧后续将主要通过金融渠道以及政府债务渠道来影响欧盟经济运转。

金融渠道主要是考量英国退欧是否会通过市场信心和实体经济渠道加剧金融动荡。目前市场恐慌情绪已经推动欧洲银行业CDS价格飙升,欧洲银行业可能出现不良率与融资成本价格齐升的局面,增加风险敞口暴露的同时,加大银行业运营压力和金融动荡。

而通过政府债务渠道,由于英国退欧使得市场不确定性因素加强,避险需求推动下欧元区内部主权债务利差扩大,部分主权债务风险较大国家债务成本再度上升;同时英国退欧,对于欧洲实体经济来说称得上是“屋漏偏逢连夜雨”,在这一情况下,欧洲财政收入和支出压力都大增。

欧盟各国博弈成关键

与7年前欧债危机时相比,如今的欧洲各国经济也许并未明显上一个台阶,但经过多年的经验积累,市场在面对可能出现危机时的应对策略与信心确有明显提高。

英国退欧对于欧元区带来的影响目前尚未处于不可控阶段,本轮冲击下仍有亮点可能另市场增强信心。

“目前流动性宽松,政府债务风险相对可控”孙彬彬认为,本轮冲击的大背景是欧洲、乃至全球性的流动性泛滥。在不断加码的宽松政策影响下,欧洲部分国家国债利率已然为负,宽松环境使得政府债务高企的部分国家债务成本不会上升过高,虽然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但是身处火场冲点凉,还是能够解决燃眉之急。

北京时间7月14日晚间,英国央行将举行公布利率决议,目前业内普遍预期,为应对退欧带来的冲击,英国央行可能自2009年欧债危机后首次宣布降息,而这无疑将为市场提供更多流动性。

此外,面对英国退欧,目前欧盟内部的博弈显得更加谨慎。欧盟、IMF以及德国等主要经济体及经济组织对冲击的态度已然改变,结合英国退欧后欧盟内部急需凝聚力,招商固收团队预计,在银行业危机冲击下,意大利等国将能够较快与欧盟达成一致、获得援助。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已经祭出负利率,欧洲央行仍有政策调控空间。

“可以发现,欧洲央行持有的欧元区政府债务相较于其他主要央行而言比例极低,同时对信用机构的债务持有也在危机后大幅下降”因此,孙彬彬认为,欧洲央行有充足的空间增持欧元区政府债务以缓解债务渠道的冲击,同时也能够再次扩展持有机构债务以疏解目前欧洲银行业的困境,欧洲央行的工具箱内有有效工具可以缓解冲击,因而各方的博弈结果是关键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