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的历史不会重演,但会押韵-汇有钱途

2008年的历史不会重演,但会押韵

XM十周年100万美元奖励活动

边缘金融(Fringe Finance):上周五晚上,我正在寻找可看的内容时,偶然在亚马逊Prime上发现了电影《监守自盗》。这是一部2010年的纪录片,生动讲述了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始末。

电影开篇半小时便铺陈了危机爆发的背景:监管全面松绑、市场投机盛行、衍生品泛滥、华尔街挥金如土,以及这种狂欢氛围如何持续到全球经济直面现实并骤然崩溃的那一天。

观影过程中,我不禁感到今日市场与彼时情境存在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卖方分析师报告:依旧偏颇,依旧胡扯
比如,每天我都会收到朋友发来的邮件,嘲笑某份卖方分析师的报告。我对此有两个想法:首先,投资银行居然能一边发布完全胡扯的预测,一边又试图赢得所覆盖公司的投资银行业务,这简直是一种犯罪;其次,我真不敢相信华尔街还有人会把这些报告当回事。

卖方分析师的报告简直令人尴尬至极。我的意思是,糟糕透顶。为那些连非公认会计准则的KPI指标都达不到的不盈利公司找借口,这些指标不过是用来转移市场注意力的胡言乱语。打开基于童话般的潜在市场容量的幻灯片,开始对空壳公司进行研究,为连四年级学生都知道行不通的所谓“颠覆性”技术辩护。把明目张胆的财务欺诈说成是“市场过度担忧”。这不过是披着研究外衣的表演,而观众却像训练有素的马戏团海豹一样鼓掌叫好。

日复一日,我们看到有关股票评级上调或下调的消息,而几乎所有这些评级都是在股价变动之后才发布的,而非在此之前。然而,每天市场都会对这些投资银行的“分析”做出反应,尽管大多数在业内待过一段时间且头脑清醒的人都知道,根本不必理会这些分析。甚至《金融时报》也在一两周前发表了一篇文章,质疑华尔街最恶劣的违规者之一,以及他频繁撰写的“分析”报告。

在《监守自盗》中,他们通过具体讲述投资银行如何对一些私下里被称作“狗屎”的公司发表乐观的研究报告,为金融危机埋下了伏笔。2008年之前,华尔街的大型银行被指责利用卖方研究来为投资银行业务服务,而非为投资者服务。据称,分析师们会偏袒那些聘用其所在银行的公司,给予正面评价,而对那些不聘用其银行的公司则给出负面评价或撤销报告,而内部通信往往与他们的公开建议相矛盾。

监管机构发现,分析师的薪酬和工作保障与银行交易挂钩,从而引发了严重的利益冲突。这导致了2003年14亿美元的全球研究分析师和解协议,该协议要求将研究与银行业务分离,不过批评人士认为,直到金融危机爆发,这种非正式的压力依然存在。银行承诺未来会做得更好,而如今就是未来。依我看,似乎什么都没有改变。

稳定币是这场危机中不受监管的定时炸弹
此外,在为金融危机铺垫背景时,这部电影谈到了衍生品市场的宽松监管,以及这最终如何导致货币市场基金在抛售开始时几乎陷入停滞。你几乎可以将同样的类比用在当前的加密货币和稳定币市场。当时衍生品市场规模为50万亿美元,而如今稳定币市场规模已达数万亿美元。

正如吉姆·里卡兹(Jim Rickards)在几天前进行一次极为重要,我认为必看的访谈中所指出的那样,由于《天才法案》(Genius Act),稳定币市场基本上也处于不受监管的状态,而且大多数参与其中的公司甚至都没有通过审计。

里卡兹表示:“稳定币的赞助商几乎完全不受监管,也不透明;从来没有人审计过其中任何一个。我们不知道里面有什么猫腻。2008年货币市场基金冻结,美联储出手救助;美联储会救助稳定币市场吗?我认为不会。”

在他的采访中,他详细描述了稳定币最终如何可能像2008年那样冻结货币市场基金,里卡兹说出了我长久以来的想法:眼下已经存在大规模的欺诈行为,只是我们不知道具体在哪里。而且,除非像2008 年那样大难临头,否则我们永远都不会知道。

里卡兹表示:“稳定币是一个巨大的危险,它们可能会引发有史以来最严重的金融灾难。”这与我上个月所写的内容不谋而合:加密货币将引发下一次万亿美元级别的崩盘

人人皆醉或全然麻木
将当时和现在的情况作比较,说大家就像在狂欢酒会上喝得烂醉,也毫不为过。华尔街主要投资银行的股票处于历史高位,华尔街的普遍态度是极度乐观,过去十年里,银行家们大多未受到批评指责,华尔街高管的薪酬在许多人看来也极其过高。这些情况在2008年金融危机前夕也同样存在。

但让我印象更深刻的并非这些事,而是对人们在2008年金融危机前夕态度轻率的描述。

感受一下那些不愿正视现实的“羊群”吧:当时分析师、政府官员和银行家向公众保证绝不会出问题,说卖信用违约掉期绝不可能亏钱,美国的房地产市场坚不可摧,这让我想起了如今人们对市场的看法。

先是 2008 年的救助行动,接着是美联储应对新冠疫情引发的极度通胀。不知不觉间,我们已经连续二十年让投资者相信,一切都会好,市场绝不会下跌,也永远不会下跌。

股票游戏化,再加上市场涌入大量缺乏经验的投资者,再加上期权市场极度的流动性,以及价值数万亿美元、完全不受监管且不透明的加密货币和稳定币市场,所有这一切叠加在无尽的傲慢与自负之上,
构成了一颗完美的毁灭性燃烧弹。

投资者心中衡量对错---何为投机、何为保守的指南针已然失灵。我们偏离正轨如此之远,不仅看不见归途,甚至期待他人能看清现状都近乎天真。近因偏差长期持续作用,以至于若有人预判混乱将至,反而会被视为反常。

一扇审视现实的窗口
对我来说,周五晚上观看这部电影让我的思绪穿越回到15年前。

当你听到人们讲述危机如何发生时,不妨回头听听他们在遭受重创后对金融世界的描述。他们的语气和态度在当今时代几乎难以辨认。仅从评论员谈论金融时的语调就能感受到,就在被提醒事情可能彻底失控的短短数年后,这种反思的价值几乎与纪录片本身的故事同等重要。

人们回忆起那些事件时所表现出的谦逊、低调和谦卑,是我十年来在主流金融界从未见过的。

因此,历史的诅咒在于:如果我们不铭记历史,就注定会重蹈覆辙。我们离历史上任何重大事件越远,无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9·11 事件、金融危机,还是其他任何事件,就越觉得此类事件不会再次发生,而我们的态度也越发狂妄自大。

但生活的因果循环总会以某种方式提醒我们:春风得意时,境况可能急转直下;山穷水尽处,转机或许悄然降临。身处信息茧房之中,我比谁都清楚:打破思维定式并时刻牢记这个道理,实在是难如登天。

但若你想直面现实,拓宽视野,了解此类灾难发生的可能性,我建议你上亚马逊Prime Video观看我刚看完的那部电影。

那么,再看看金融和经济领域,以及市场领域,我倒要看看你敢不敢跟我说一切都好,而且未来十年都会如此。

本文由 汇有钱途 作者:admin 发表,其版权均为 汇有钱途 所有,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 汇有钱途 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需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