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有无穷的魅力
![]() | ![]() |
阅读有无穷的魅力,它有一种难以名状的特质,超越了获取信息和享受乐趣的需求。尽管有更多色彩斑斓、互动性强的短视频等媒体,但对于我来说阅读文字不知怎的仍显得更为高雅、更具吸引力。
好的阅读会给人带来一种发自内心的愉悦感。部分原因在于阅读几乎是独处的行为。一开始,你只是与文字中的角色相伴;到最后,你只是与作者相随。要真正听懂他,就不能有其他干扰。阅读时,至少对我来说,很多时候非常缓慢,而且是用一种声音去阅读。也许你已经想象出了正在读这段文字的声音。
阅读就是让别人为你塑造世界。这是一种亲密的行为。当作者忧郁时,你也会变得忧郁。当他快乐时,最终你或许也会分享这份快乐。读完一本非常出色的书后,你会变得有点疯狂,被迫从一个周围没人曾目睹的世界中回归现实。
我有一些关于如何高效阅读的建议。如果这些建议听起来对你没多大用处,那只是因为它们代表了我个人的见解,请取其所需。
阅读时应全身心投入。多读小说。慢慢读。阅读优秀作品是一种浸润过程,它们总是超越故事本身。阅读的目标不是消化信息,而是给你的现实世界覆盖一层新的苔藓。这些故事会为你的世界增添色彩,所以值得花时间寻找来自不同文化和历史的优秀作品。
从某种意义上说,你应该有一个目标,就是被你所读的作品所影响。所有故事都会影响到你,不论它们是以何种方式进入你的生活。一个不读伟大作品的人,也会受到他生活中偶然接触到的那些故事的影响,不管是好是坏,而我认为大多是坏的影响。
即使你阅读很多优秀的作品,你也不会突然变得更聪明,但充满故事的人生更有能力去思考和梦想。故事越多,就越有可能理解并认清生活中影响自己的各种因素。
心中无诗者,万物皆无诗。不读故事之人,难应对人生之变故。多读故事之人,更易接纳新故事。
你尽管去大量阅读,但不必每本都读完,不必感到有义务读完每一本书,因为值得阅读的作品实在太多了。
你应该重读那些你喜爱的书籍。重读时你会意识到自己忘却了多少,吸收了多少,还有多少是第一次读时忽略的,就像生活中任何细节不经过重复就会被忽略一样。我认为这一点比任何其他建议都重要。当你发现了一部杰作,就应该像重游那些让你为之惊艳地方,或者像拜访远方的朋友那样重读它。我每两年就重新阅读一次《基督山伯爵》。
你应该尽可能随心所欲地买书,买得足够多,以至于开始忘记它们的存在。你不必知晓自家书架上的所有内容。如果你要打造一个家庭图书馆,它就应该起到这样的作用:供你不断发现和重新发现,让你沉浸其中。有时只有在心情合适的时候你才会开始或继续读一本书,所以准备好一个藏书库是很好的。但你也应该剔除那些不值得保留的书。一个好花园需要新植和移出。购书也不一定是实体书,可以说电子书。
阅读与所读作品文化相近的作品尤其有益,这是有道理的,因为背景能构建意义,也能揭示局外人难以理解的微妙之处。同样,围绕一部作品阅读其他相关书籍也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它:先读一部小说,再读作者的传记,然后读她的另一部小说等等。
我认为有声读物常常被一些严肃的读者所忽视,它们其实被大大低估了。安静地聆听是一种技能,就像阅读一样,需要一些练习。如果你像我一样阅读,非常慢,而且在脑海中有个声音,那么你会体会到同样的感觉。
如果你在听有声书时总是分心,无法专心听,那么有声书仍然是重读你已经读过的作品的绝佳方式。因为你已经熟悉了作品的内容,所以听有声书重读时,哪怕走神一分钟,或者留意一下路况,或者进行其他短暂的注意力转移,也不会造成太大影响。
较早的作品更适合有声读物的形式,尤其是那些最初以连载形式出版的小说,比如《基督山伯爵》和《战争与和平》,因为连载小说的节奏需要一些重复。当然,那些原本就适合口头讲述的古老故事也大量依赖重复,比如《奥德赛》,所以它们作为有声读物也格外出色。
我几乎不会给出阅读那一类书籍或者具体那本书的建议,因为阅读是非常个人化的东西。我觉得精彩绝伦的一本书,你可能提不起任何一点兴趣。通常总会有某个事件、某种心情或或者某个人生阶段,让某些东西比其他东西更令人动容。
我个人的偏向是小说,尤其是那些经过了时间考验的小说。我的一个观点是,对世界的深刻认知源自非虚构作品,这种想法对构建系统的人来说颇具吸引力,但过度系统化以及在一切事物中都看到系统,可能会导致思维僵化。细致的归纳和总结会遗漏太多世界的真实面貌。阅读小说有助于培养一种非系统化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非常宝贵,保持思维的严谨性相对容易,而保持思维的松散诗意则需要更多的用心。人生已经如此艰难,还是少读点欧几里得和康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