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三个月,“害怕错过”情绪将压倒一切,你不得不买垃圾股-汇有钱途

未来三个月,“害怕错过”情绪将压倒一切,你不得不买垃圾股

高盛顶级宏观交易员保罗·斯基亚沃内(Paolo Schiavone)在其最新(美联储会议后)致客户的报告中强调,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害怕错过的心理可能会压倒一切。

市场将给绝大多数参与者带来最大的痛苦。

如果你是一位只做多头的基金经理,而摩根士丹利资本国际世界指数(MSCI World)上涨了18%,而你的投资组合只上涨了5%,职业风险会迫使你采取行动。

2025年还剩3个月,你会买入垃圾股:质量最差、贝塔系数最高的股票,不是因为你相信它们,而是因为基准指数要求你这么做。这与1999年的科技泡沫股、2007年的高收益债券、2020至2021年的特殊目的收购公司(SPAC)和热门股所引发的害怕错过的循环如出一辙。

如果垃圾股继续上涨,你就活下来了;如果它们下跌,你就完蛋了,但至少你不是孤身一人。

在这个阶段,你要尽力避免的一件事就是轧空,历史表明,在(崩盘)催化剂出现之前,空头会被彻底消灭。

也许多头市场会崩溃,流动性会枯竭。“你要么适应、进化、竞争,要么消亡。”

人们产生了一种错觉,认为一切都有解释。我们必须抵制这种错觉。

不要与美联储作对。也不要与趋势作对。

资本持续向风险曲线外移动。这是当前体制的鲜明特征。

唯一需要担忧的是长期利率端出现压力。

就当前构成而言,我认为这是一个鹰派的美联储。

如果非农就业数据10万,或许可以暂停降息,但问题在于鲍威尔的前瞻性指引几乎毫无可信度。

他起初态度强硬,强调:1)失业率处于可控范围,非农就业数据不及预期与移民因素有关;2)50个基点的降息不在考虑范围内;3)此次降息仅为保险性质/风险管理措施。

然而随后他在多数观点上改弦易辙,将焦点转向不确定性和劳动力市场风险。

以下是几个关键要点,

1. 流动性与较低的实际利率:
流动性扩张不会永远持续,但目前信用利差和估值体现的是同一交易逻辑。

2年期实际利率与BBB级债券利差正触及周期低点(下图)。在衰退风险较低的情况下,你会倾向于更高的实际利率以避免通胀卷土重来的风险,鲍威尔深知这一点,但特朗普领导下的美联储不会在意。
实际利率
结果:一场巨大的流动性冲击。较低的实际利率+无衰退+金融条件放松=风险资产的助燃剂。

实际利率下降:红色线(美国2年期收益率 - 美国核心CPI)与蓝色线(美国BBB级企业债 - 10年期国债利差)

两年期实际利率和信贷利差处于周期低位。这种组合在过去仅在某些特定时期出现过,

20世纪90年代中期:格林斯潘在劳动力市场放缓时降息,实际利率下降,利差收窄---股市大幅上涨。

1967年:实际利率过早下降,通胀再度抬头,“预防性降息”最终导致了70年代的滞胀陷阱。

2001 年:利差和实际利率同时下降,但降息未能阻止经济衰退,股市估值在缩水。

如今的形势可能与1995年最为相似:软着陆的预期、流动性冲击以及市场沿着风险曲线攀升。

2. 美联储会议要点:
仅斯蒂芬·米兰一人反对,他不是反对降息,而是认为应该降息50个基点;此前曾持异议的理事沃勒(Christopher Waller)和鲍曼(Michelle Bowman)此次均投了赞成票,释放出维护央行独立性的重要信号。

点阵图暗示2026年将有更多降息,这预示了特朗普未来任命官员的可能立场。

经济预测摘要(SEP)上调了GDP预期,下调了失业率预期,提高了核心PCE通胀预期—,而美联储仍在降息。这还是在特朗普掌控美联储之前,前瞻性指引已名存实亡。

3. 收益率曲线趋平作为一个常量。

过去一个月中不变的规律是:国债收益率曲线持续趋平。这是两个非此即彼的情景。

1994-95年:趋平促成了一次成功的软着陆。

2006-07年:趋平是衰退信号,但被忽视,直到为时已晚。

当前周期会是哪种情况?这是未解之谜---“长期端另有隐情”,我们尚未破解。房地产市场衰退不可能永远持续。这里更有可能采取收益率曲线控制。

4.风险曲线轮动
今年的主题是:量子计算上涨55%,网红股上涨65%,比特币相关股票上涨84%,未盈利科技股上涨45%。这是典型的后期周期流动性行为。

2009-2010年量化宽松第一期:未盈利科技股和高收益债券引领反弹,因为流动性压倒了基本面。

2020年新冠疫情量化宽松:同样的剧本,投机性资产跑赢实体经济。

这是又一次“超长久期”上涨。低收益安全资产中的资金持续向更外围转移。

英国央行。英国11月定价(3个基点)感觉像脱欧前的2016年---市场低估了英国央行放松政策的意愿。

5.市场与交易. 跟随美联储的步伐.

纳斯达克指数在112个交易日内上涨40%,这种情况此前仅出现过两次: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后和2020年疫情反弹期间.

若美联储在年底前实施两次降息→将助推涨势持续.

英国央行跟随美联储:11月定价过于保守(约3个基点).鸽派重新定价可能性大,这将支撑国债收益率曲线趋平及英镑走弱.英国国债利差互换仍具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