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的自我膨胀-汇有钱途

危险的自我膨胀

10月七日在CNBC一档上,传奇投资者保罗·都铎·琼斯说得最为贴切:“我猜,我认为所有因素都已具备,可能会出现某种程度的暴跌……如果说有什么不同的话,那就是现在比1999年更具有爆炸性。”

我完全同意他的看法。当前的市场格局很可能预示着即将迎来最后一轮投机狂潮,在不可避免的崩盘之前出现令人瞠目结舌的暴涨。互联网泡沫时期的剧本如今再度上演,只不过这一次是被动资金流和期权伽马效应被放大到了极致。

以下是我对经济最终走向的简要看法:美国经济已然停滞不前(劳工统计局的修正数据也证实了这一点),而我们可能正处于一场真正衰退的九局中的第二局。

实际利率终于开始上升,但滞后效应和疫情救济金推迟了危机的到来。如今,信用卡逾期、汽车贷款、学生贷款和商业地产贷款全都亮起了红灯,而银行则充斥着价值缩水的国债,私人信贷的估值也完全失准。

消费者已无力支撑,市盈率中的E(每股收益)即将缩水,但股票估值仍处于历史高位。标准普尔指数被“七大巨头”所掌控,被动资金的数万亿美元为其提供了支撑。加密货币又凭数万亿美元的杠杆幻想推波助澜。一旦去杠杆化来袭,陷阱之门就会打开。美联储将惊慌失措地印钞,通胀将卷土重来,鲍威尔将收获胜利光环,而中产阶级则会被掏空。正如我上周对《比特币新闻》所描述的那样,这是帝国末日的典型氛围。

但在那场毁灭到来之前,狂欢仍将继续。正如琼斯所提醒的:“如果你只考虑牛市,最大的价格涨幅总是出现在顶部之前的12个月。若不参与其中,你就错过了最丰厚的利润;若选择参与,就必须保持高度警觉,因为结局往往极其惨烈。"

我同意琼斯的看法。这头牛可能还有最后一冲。顶部放量抛售的情况屡见不鲜,涨得越高,之后的下跌就越惨烈。

识别暴涨见顶最直观的方式就是观察走势图。价格不再缓步攀升,而是开始垂直飙升。单日或单周涨幅之剧烈,令此前的上涨行情黯然失色。当原本每周上涨1%的市场突然开始单日跃升3%-5%时,这种异动会让人一目了然。即便是长期看涨的老手也会惊呼"这不可持续",但涨势依然持续。
暴涨见顶
(死猫反弹(dead cat bounce)金融术语,形容资产价格在长期下跌后短暂小幅回升,随后继续下跌的现象,源自‘即使死猫从高处落下也会弹一下’的黑色幽默)

在泡沫顶峰时期,比如那些热门概念股的情况,错失恐惧会完全取代理性投资。你会看到散户投资者疯狂涌入,CNBC的专家们紧张又兴奋,社交媒体上充斥着人们炫耀自己收益的帖子。甚至比现在还要夸张。

另一个典型迹象:少数几只股票支撑着整个市场。这其实已经发生了。眼下是“七巨头”,就像1999年的思科和高通那样。市场广度已经崩溃,大多数股票横盘不动,而少数几只大盘股却拉动指数上涨。

泡沫顶峰靠杠杆推波助澜。散户交易者更加疯狂地涌入期权市场,对冲基金用借来的资金加码押注,加密货币等整个行业甚至提供高达50-100倍的疯狂杠杆。

最后,所谓的“见顶暴跌”是指市场完全不再关注经济实际状况。眼下我们正站在这一关卡的门口,尽管拖欠率上升、增长放缓、裁员增加,但只要股市持续攀升,这一切都不重要。股市涨得越高,这种脱节就越明显。这就是“见顶暴跌”的残酷之处:警示信号随处可见,但直到抛售开始,人们才开始在意。

正如琼斯所说,你得迅速上车下车。

我们是那些病态肥胖、嗜糖成瘾、患有糖尿病的消费者,愚蠢地兴奋着,浑然不觉拿着自拍杆摇摇晃晃地站在悬崖边上,像游客一样咧嘴笑着,蹒跚着度过在迪士尼未来世界的最后一天。游乐设施看起来仍在攀升,而紧邻我们的是名为“经济”的景点,那里最后一批乘客正在角落里咳血。他们与我们四目相对,但我们只是挥手示意,指向德国香肠摊,问道:“谁想来杯啤酒?”

好吧,胖小子。享受你的啤酒吧。只是别忘了,宿醉的代价也已经在酒吧的账单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