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利率应该提高,而非降低
![]() | ![]() |
与特朗普一样,许多市场观察人士也渴望降息。但利率应该更高,而非更低,在一个自由市场中,美元利率本该更高。
在自由市场中,利率由信贷的供求关系决定。储蓄者提供资本(供应),而企业、消费者和政府等借款人创造需求。利率将反映资本的真实成本。它们会平衡风险、通胀预期和实际经济状况。
相反,我们信任少数几个人,赋予他们对一个无限复杂系统的完全掌控权,这个系统有无数相互依存的因素,即使他们自己也承认不完全理解。这是绝对的疯狂,因为如果我们允许,这个系统本身就会自我纠正。在那个自我纠正的系统中,利率会比现在高得多。
中央计划所做的一切不过是试图推翻自然秩序,以迎合银行家、官僚、政客和学者所偏好的现实,从而扭曲市场。虽然你能短暂地营造出成功的假象,但这种做法不可能永远持续下去。与此同时,大多数人对经济运行的动态缺乏足够的了解,注意力也过于短暂,无法意识到实际发生的情况,政客们也不例外。
当前普遍流行的看法似乎总是认为,只要宣布降低利率并印钞就能让经济变得繁荣,而且货币宽松政策既必要又不可避免。然而,尽管投资者着眼于短期收益,但在当今经济环境下,几乎没有任何基础条件支持降息。
按历史标准衡量,实际利率仍处于低位,联邦政府仍在持续出现巨额财政赤字。通货膨胀仍是问题,消费价格还将继续上涨。进一步降低利率会使这些问题更加严重。
正如彼得·希夫最近在福克斯商业频道所说:
“由于美联储在过去几十年里印了大量钞票,我们仍面临很多潜在的通货膨胀。”
彼得还提到了特朗普所谓的“大而美法案”的通胀影响,这给美联储已经点燃并煽旺的火势又添了一把柴。
此外,我们还有那个规模庞大且极具通胀性的《大而美法案》,由于它在本已庞大的赤字基础上又大幅增加开支。所以我认为未来会有大量通胀,而且关税的影响虽然滞后一些,但也会显现出来。
至于鲍威尔,在面临政治压力和内部反对的情况下,他至少明白通胀率仍过高,坚持认为目前不应降息。但他甚至暗示仍有可能加息(尽管含糊其辞,美联储一贯如此):
所以现在鲍威尔说,他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来降低通胀),而这将需要加息。
人为压低的利率会刺激借贷,抑制储蓄,并将资本错误地配置到投机性项目中。资产泡沫和不当投资可能需要数年时间才能消除,这又会导致呼吁采取更多干预措施。这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循环,也是我们反复看到的循环。
所以尽管鲍威尔不降息的做法是正确的,但他当初把利率降得如此之低的做法本身就是错误的。更重要的是,鲍威尔的这份工作根本就不该存在。在自由市场中,利率会大幅上升,因为利率必须飙升,市场才能得到恰当的调整。如果听之任之,美国债务的明显不可持续性会引发市场对违约的警觉,从而推高国债收益率。
个人储蓄的极度匮乏会进一步推高利率,因为普通美国人基本上没有银行存款,他们的退休账户要么是靠不住的社会保障骗局,要么是充斥着股票的401k账户,而这些股票之所以上涨,只是因为货币不断贬值。
仅以美国家庭储蓄率为例。就在大家拿到一大笔免费新印钞票的时候,储蓄率大幅上升。然而,五年过去了,储蓄率甚至比飙升前还要低。
全球对美元和美国国债的需求有助于压低利率,但随着对美元的信心不断下降,利率将不得不持续上升以继续吸引资本。最终,美联储只能干预短期利率,试图人为压低利率只能在一段时间内营造出成功的假象。
市场对降低利率的渴望是可以理解的,尤其是在经济增长乏力、局势动荡以及借贷成本高昂的情况下。最终,解决之道并非更多的中央计划或美联储领导层的更迭,而是彻底废除中央货币规划。政策制定者和经济学家不应等待美联储“做出正确决策”,而应质疑美联储是否该继续掌控利率设定权。尽管当下提出这一疑问的人数可能创下现代经济史之最,但主流正统观念仍将其视为完全不可行的方案,拒绝予以认真考量。
利率自由化会导致利率大幅上升,并促使投资者和政府做出更稳健的长期决策。但这一过程也会带来巨大的经济阵痛,因为习惯了低利率的经济体系将不得不应对其脆弱的保障被彻底撕毁的局面。
很难想象会有哪位美联储主席或总统愿意公开鼓励这种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