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点俄乌和平计划包括哪些内容以及简要分析-汇有钱途

28点俄乌和平计划包括哪些内容以及简要分析

贯穿这一协议实质内容和达成时机的首要主题是,美国急于解决美俄之间的新冷战局面,以便将中美之间的新冷战维度作为其与中国的系统性竞争的下一阶段,从而优先考虑对世界未来秩序的争夺。

《纽约邮报》,特朗普曾称之为他“最爱的报纸”—刚刚发布了一份据称包含28条俄乌和平协议框架要点的文件,据报俄美双方过去几周一直在秘密商讨此事。以下是该报相关文章中信息图所列各要点的具体文本,随后将进行简要分析,并就协议内容及其时机提出一些观察,以完善整体分析:

1.乌克兰的主权将得到确认。
这涉及俄罗斯尊重乌克兰自主管理内外事务的权利,且均需遵循本协议规定的条款。此举很大程度上是象征性的,旨在将冲突结果包装为乌克兰的(虚假)胜利,以应对其与西方宣扬的俄罗斯意图吞并整个国家的叙事。一些与政府关系密切的“非俄罗斯亲俄派”(NRPR)也通过煽动性评论无意间助长了这种论调。

2.俄罗斯、乌克兰与欧洲将达成一项全面的互不侵犯协议.过去30年所有遗留的模糊问题都将被视为得到解决.
这涉及欧洲安全架构改革,因此由于相关问题可能成为漫长进程。其中包括俄罗斯通往加里宁格勒的通道、波罗的海航行权及其对波兰部署核武器的反对,而波兰在美国支持下正重振其失去的大国地位,要求俄罗斯将战术核武器及"奥列什尼克"系统撤出白俄罗斯。目前在北约与俄白联盟之间建设的"欧盟防线",很可能也将成为"新铁幕"。

3.俄罗斯不会入侵邻国,北约也不会进一步扩张。
这种互惠互利的安排可能包括有关“新铁幕”沿线部队地位的核查和执行机制,旨在缓解他们的安全困境,从而为上述某些妥协创造条件。美国也会有借口将其部分驻欧盟部队重新部署到亚太地区,以更有力地遏制中国,而俄罗斯则会以同样的理由将战略重点转向南部,以应对土耳其在那里的影响力扩张。

4.俄罗斯与北约将在美国斡旋下展开对话,以解决所有安全问题并创造缓和局势的条件,从而保障全球安全并增进合作机遇与未来经济发展。
这强化了前述观点,即双方需达成一系列相互妥协以缓解安全困境,目的是让美国和俄罗斯军队能分别重新聚焦于亚太地区及南高加索-中亚地区,以平衡中国和土耳其的影响。此外还存在一种推测性可能,即美国可能以限制北约成员国土耳其在该地区影响力扩张为交换,换取俄罗斯限制其与中国在军事技术及可能的能源合作领域的协作。

5.乌克兰将获得可靠的安全保障。
去年三月已有评估指出,“乌克兰某种程度上已从部分北约国家获得了类似《北大西洋公约》第五条的安全保障”,这源于其此前一年与该集团成员国达成的一系列“安全承诺”,因此这一点虽属重复,但也可能暗示这些美国、波兰、英国、德国、法国和意大利等国愿意重新协商部分条款,使其更有利于乌克兰。

6.乌克兰武装力量的规模将被限制在60万人以内。
通过这种方式,特别行动的非军事化目标将在精神上得以实现,尽管可能的漏洞是乌克兰仍可雇佣雇佣兵来绕过这一限制。然而,只要建立可信的核查与执行机制,这一点的精神就能得到尊重。因此,俄罗斯应考虑立即提出这一建议,以避免乌克兰狡猾地破坏和平(可能与破坏性和好战的英国勾结)。

7.乌克兰同意在宪法中明确规定不加入北约,北约则同意在其章程中纳入条款,承诺未来不会接纳乌克兰。
通过这些方式,俄罗斯恢复乌克兰宪法中立性的目标在实质上也将得以实现,尽管乌克兰获得的"安全保障"(更准确地说,是被纳入和平协议并可能在签署前进一步扩充)使其成为该集团的影子成员。无论如何,只要不成为正式成员,俄罗斯长期担忧的乌克兰引发第三次世界大战的隐患将得以消除,这或能为修复俄罗斯与北约关系奠定基础。

8.北约同意不在乌克兰驻军。
俄罗斯对外情报局9月下旬报告的"来自法国和英国的职业军事人员"已"抵达敖德萨",这些人将悄然撤离,但该联盟可能会大幅增强其在地区领导者波兰的军事力量作为应急措施。此举旨在威慑俄罗斯,尽管是在他们将谈判的新欧洲安全架构框架内,通过让北约部队随时准备在"第二轮冲突"爆发时进行干预来实现。

9.欧洲战斗机将进驻波兰。
这一点证实了乌克兰冲突结束后,波兰将主导对俄罗斯的区域遏制,而俄罗斯此前因低估波兰为"不过是美国的又一个傀儡",可能忽视了其作用。然而,近几周来,随着与国家相关的非官方政治评论员发布的反波兰内容激增,表明一些有影响力的人士似乎终于意识到了波兰的角色,这可能是为了让公众预期历史悠久的俄波对抗将再度上演。

10.美国担保条款:
* 美国将因提供担保获得补偿;
* 若乌克兰入侵俄罗斯,则担保失效;
* 若俄罗斯入侵乌克兰,除采取果断的协同军事回应外,将恢复所有全球制裁,新领土承认及协议所有其他权益将被撤销;
* 若乌克兰无故向莫斯科或圣彼得堡发射导弹,安全担保即告无效。

11. 乌克兰有资格成为欧盟成员国,并在该议题审议期间获得欧洲市场的短期优惠准入。
问题在于“波兰可能阻碍欧盟加速授予乌克兰成员资格的努力”,简言之,波兰仍单方面拒绝让廉价(且低质)的乌克兰谷物进入其国内市场,这会摧毁该国农民的生计,进而重创其农业产业。因此,该安排很可能需包含对波兰的例外条款,方能获得批准。

12. 一项强有力的全球性措施组合,旨在重建乌克兰,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a.设立乌克兰发展基金,投资于快速增长行业,包括技术、数据中心和人工智能;
b.美国将与乌克兰合作,共同重建、发展、现代化并运营乌克兰的天然气基础设施,包括管道和储存设施;
c.共同努力修复受战争影响的地区,以恢复、重建和现代化城市及居民区;
d.基础设施发展;
e.矿产和自然资源的开采。
f.世界银行将制定一项特殊融资方案以加速这些努力。

关键在于让乌克兰基础设施成为全球利益攸关方的共同资产,以此作为威慑手段,防止俄罗斯在“第二轮”行动中将其作为目标,否则包括中国和印度在内的大多数利益攸关方将对其实施制裁。北约利益攸关方至少要恢复与乌克兰正在进行的军事战略合作,最多甚至从波兰基地介入冲突,哪怕只是为了抢先抵达第聂伯河,从而实际上将乌克兰一分为二,把西部纳入其保护伞之下,以阻止俄罗斯的推进。

13.俄罗斯将重新融入全球经济。
a.解除制裁事宜将分阶段、逐案进行讨论并达成一致。
b.美国将就能源、自然资源、基础设施、人工智能、数据中心、北极地区稀土金属开采项目以及其他互利的企业合作机会等领域,达成一项长期经济合作协议;
c. 俄罗斯将被邀请重新加入八国集团。

这一点与前面的观点相辅相成,为俄罗斯提供了切实的经济理由来约束其强硬派,并且与今年1月在此提出的“创新能源外交”提议的精神相契合。技术合作方面将导致俄罗斯与美国在“第四次工业革命”/“大重置”(4IR/GR)中形成复杂的相互依存关系,这可能会损害普京在这一领域的主权计划以及俄罗斯与中国的潜在合作。

14.冻结资金将按以下方式使用:
*1000亿美元被冻结的俄罗斯资产将投入美国主导的重建乌克兰及对乌投资项目。美国将获得该投资50%的收益;
*欧洲将追加1000亿美元以增加乌克兰重建可用资金。被冻结的欧洲资金将获解冻;
*剩余被冻结的俄罗斯资金将投入一个独立的美俄投资基金,用于在特定领域实施联合项目。该基金旨在强化双边关系并增进共同利益,以形成避免重返冲突的强有力激励。

第一部分延续了美国从这场冲突中获利的趋势,先是借北约之手向乌克兰出售武器,随后又因对该国的安全承诺获得补偿。而第二部分则与前文两点所提出的多维威慑政策相呼应。此外,按照四月间关于如何用俄罗斯被冻结资产资助美国大额交易的提议精神,此举还将进一步强化俄美之间复杂的相互依存关系。

15.将成立一个美俄安全事务联合工作组,以推动并确保本协议所有条款的落实。
这一点部分满足了本分析先前提出的关于建立可信核查与执行机制的建议,但仍需进一步细化以发挥实效。俄罗斯还可借此渠道预先阻止英乌联合发起的假旗挑衅,其情报人员曾多次预警此类行动。该工作组还有助于管理“新铁幕”沿线的部队状态。

16.俄罗斯将通过立法确立其对欧洲和乌克兰的非侵略政策。
此举将与确认乌克兰主权同样具有象征意义,并如第1点所述,旨在将此次冲突的结果包装成乌克兰的(虚假)胜利。此举是否会影响俄罗斯官员的公开声明及/或由公共资金支持的俄罗斯媒体(包括国内和国际)及与国家关系密切的非营利组织的产出内容,仍有待观察。另一个问题是,若欧洲和/或乌克兰对其任何声明或内容提出异议,可能引发何种后果。

17.美国与俄罗斯将同意延长包括《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在内的核武器不扩散与控制条约的有效期。
此举与普京提出的在明年2月条约到期后将其延长一年的建议一致,这将为俄美两国提供充足时间根据最新安全挑战协商条约现代化事宜。其中最为重大的挑战包括特朗普的"金穹顶"超级项目、俄罗斯为应对美国退出其他军控协议而研发的最新导弹进展、无人机扩散以及太空军事化问题。

18.乌克兰同意根据《不扩散核武器条约》成为一个无核国家。
在特别行动前夕,乌克兰曾一度试探发展核武器,这是普京最终授权行动以防止此事发生的原因之一。因此,若乌克兰同意这一条款,对俄罗斯而言将是一场胜利。但与此协议中许多其他条款一样,必须实施可信的核查和执行机制。这些机制可通过第15条规定的联合安全工作组进行协商。

19. 扎波罗热核电站将在国际原子能机构监督下重启,所产电力将按50:50的比例分配给俄罗斯和乌克兰。
俄罗斯此前一直反对在该核电站主权问题上作出任何让步,因此这一点无疑体现了俄方的妥协。但考虑到乌克兰、欧盟、北约和美国根据本协议提议作出的让步,这一安排仍属合理。更重要的是,这将为冲突结束后恢复俄乌经济联系奠定基础,可能成为防止"第二轮冲突"的另一项共同威慑因素。

20.两国承诺在学校和社会中实施教育计划,旨在促进对不同文化的理解与包容,消除种族主义和偏见:
a.乌克兰将采纳欧盟关于宗教宽容和保护语言少数群体的规则;
b.两国将同意废除所有歧视性措施,并保障乌克兰和俄罗斯媒体与教育的权利;
c.必须拒绝并禁止一切纳粹意识形态及活动;

这一点将满足特别行动的去纳粹化目标,并为冲突结束后恢复俄乌社会文化联系奠定法律基础。同时,这也意味着俄罗斯官员、其公共资助媒体及与国家关系密切的非政府宣传机构,不能再否认乌克兰人民当前的独立性,尽管普京在2021年7月的长篇论述中详细阐述了他们与俄罗斯人的历史统一性。他本人还在文中重要地写道,对此必须“予以尊重!”

21.领土问题:
a.克里米亚、卢甘斯克和顿涅茨克将被承认为事实上属于俄罗斯,包括美国在内的国家均予以认可;
b.赫尔松和扎波罗热将沿接触线冻结现状,这意味着沿接触线的事实承认;
c.俄罗斯将放弃其在上述五地区外控制的其他协议领土;
d.乌克兰军队将从目前控制的顿涅茨克州部分地区撤出,该撤出区域将被视为中立非军事缓冲区,国际社会承认其为俄罗斯联邦领土。俄罗斯军队不得进入该非军事区。

这代表了俄罗斯的一个重大让步,因为俄罗斯认为争议地区的全部领土都属于自己。第二点还要求解决"过去30年所有模糊地带",因此俄罗斯不能在冻结前线后保留这些主张,然而宪法禁止割让领土。尽管如此,8月份在此提出的法律变通方案或可适用,即宪法法院可裁定不存在"割让",因为放弃的主张不涉及实际控制下的土地。

22.在就未来领土安排达成一致后,俄罗斯联邦和乌克兰均承诺不以武力改变这些安排。任何安全保证在此承诺被违反时将不再适用。
这一点通过鼓励采用政治外交手段解决未来领土争端,强化了协议中迄今提出的威慑政策。明确撤回对任何一方使用武力(包括无人机袭击和炮击等低于"入侵"级别的敌对行为,因"入侵"已在第10点中被禁止)的另一方的"安全保证",旨在促使双方最大限度约束其强硬派/鹰派/修正主义者。

23. 俄罗斯不会阻止乌克兰利用第聂伯河开展商业活动,并且双方将就黑海粮食自由运输达成协议。
许多与政府关系密切的人士以及众多非正式的亲俄人士坚称,在冲突结束前俄罗斯会解放敖德萨,但倘若达成这项协议,这一目标肯定无法实现,因为协议条款实质上确保了第聂伯河下游将成为俄罗斯与乌克兰的新边界。然而,正如2023年12月所解释的那样,俄罗斯从未将此作为目标。因此,乌克兰在冲突结束后继续使用第聂伯河和黑海这一协议条款的正式化,进一步证明了那些人的言论站不住脚。

24.将成立一个人道主义委员会来解决悬而未决的问题:
a.所有剩余的囚犯和遗体将以“全部换全部”的方式进行交换;
b.所有被拘留的平民和人质将被归还,包括儿童;
c.将实施一项家庭团聚计划;
d.将采取措施缓解冲突受害者的痛苦。
这一点是对第20点的补充,旨在为冲突结束后恢复俄乌两国的社会文化联系奠定基础,帮助双方尽可能克服过去近四年造成的创伤。从人道主义角度来看,不会有未愈合的伤口,因为双方都已尽其所能做出弥补。这一系列重大举措将随着时间的推移,对修复两国社会对彼此的看法起到重要作用。

25.乌克兰将在100天后举行选举。
俄罗斯在乌克兰未明言的政权更迭目标很可能通过这些手段实现,因为泽连斯基的声望在最新腐败丑闻给予致命一击前就已急剧下滑。考虑到俄乌和平协议中这一点的已知信息,据报俄美两国一直在秘密磋商该协议,由美国支持的“国家反贪局”发起的这起最新丑闻,其时机可被视为对泽连斯基事实上的政变。

26.此次冲突中所有参与方将获得对其战争期间行为的全面赦免,并同意未来不再提出任何索赔或考虑任何申诉。
全面赦免将激励泽连斯基、其腐败集团及乌克兰的新纳粹战犯接受该协议,并促使前两者同意前文所述的"分阶段领导权过渡"。俄罗斯将放弃其纽伦堡2.0审判计划,而作为交换条件,由于国际刑事法院的逮捕令将被撤销,普京可自由前往任何他想去的地方。尽管部分社会人士可能因他们认为的正义无法伸张而愤怒,但这可以说是一个务实的妥协。

27.本协议将具有法律约束力。其实施将由特朗普总统领导的和平委员会监督并保证, 违反协议将受到制裁。
目前尚不清楚和平委员会将由哪些成员组成及其具体职责,例如它将如何确切保证协议条款的实施,但可以推测该委员会将与美俄联合工作组建立共生关系. 另一个不确定因素是谁将在特朗普离开白宫后接任和平委员会主席. 这些细节对于确保持久和平至关重要,因此必将成为未来激烈谈判的主题。

28.一旦各方同意本备忘录,停火将在双方撤退至商定地点以开始执行协议后立即生效。
换言之,俄罗斯、乌克兰、美国、北约、欧盟以及波兰(拟议部署欧洲战机的国家)必须同意这些条款(可能经修订)作为停火前提(但俄乌双方的同意最为关键),而“撤退”涉及俄军撤出苏梅、哈尔科夫和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可能还包括其控制的尼古拉耶夫州金伯恩沙嘴狭长地带),乌军则撤出顿巴斯其余地区(将该割让部分设为非军事区)。

关于该协议的实质内容及其时机的几点观察如下:
*俄罗斯通过乌克兰的部分非军事化、去纳粹化、恢复其宪法中立性、放弃任何核武器计划、改革欧洲安全架构以及泽连斯基下台(未明言的目标),几乎实现了其在特别行动中的所有目标。

*通过为乌克兰提供“安全保障”、在波兰集结北约部队以便在必要时直接干预、全球对乌克兰基础设施的投资作为俄罗斯攻击时的制裁导火索,以及美国在乌克兰违反协议时将其抛弃,旨在避免“第二轮冲突”的发生。

*俄罗斯分阶段重新融入全球(西方)经济以及部分动用其被冻结的资金与美国开展联合项目,包括涉及战略资源和第四次工业革命/绿色革命的项目,可能会使其与金砖国家雄心勃勃(但远未实现)的计划以及与中国的经济关系变得复杂。

*上述观察表明,美国意图阻止俄罗斯沦为中国的原材料附庸,从而助推后者超级大国进程,进而更强势地与美国争夺新兴多极世界秩序的主导权。

*同样,俄罗斯若在精神层面认同这些关联提案(即便其内容经谈判修订),则暗示其担忧过度依赖中国,这正是它试图通过这些手段彻底重构地缘经济与技术合作格局的动因。

*这一时机恰逢美国对俄罗斯实施重大能源制裁,此举可能适得其反,使俄罗斯更加依赖中国,这既令美国担忧,也可能引发俄罗斯的顾虑。同时,美国通过推动TRIPP走廊(赞格祖尔走廊)项目,助力北约成员国土耳其沿俄罗斯南部边境扩大影响力。

*因此,美国正通过满足俄罗斯在冲突中的大部分目标来激励其接受这一协议,同时借助前述手段帮助避免"第二轮冲突"。而俄罗斯则必须紧急将战略重心转向南高加索-中亚地区,以应对土耳其的扩张。

*乌克兰最新腐败丑闻也给了泽连斯基的声望致命一击,若执政党成员为表抗议而倒戈,可能导致其失去对议会的控制。这将迫使他接受协议,并以"分阶段领导层过渡"换取特赦。

*客观而言,协议中关于防止"第二轮冲突"的相互妥协与威慑条款展现出惊人的务实性,使得双方都能令人信服地宣称"胜利",从而让各自领导人在接受这些条款时不必过分担忧"颜面尽失"。

*协议的成功落实将使美俄两国得以各自"转向亚洲",对美国而言意味着在亚太地区更强势地遏制中国,对俄罗斯则关乎创新性制衡土耳其在其南部边境的影响力扩张。

*鉴于土耳其是受美国影响的北约成员国,双方可能达成利益交换:美国限制其盟友在该地区的影响力扩张,换取俄罗斯限制与中国军事技术及可能的能源合作,从而为美国在竞争中赢得优势。

*因此贯穿协议内容与时间选择的核心逻辑,是美国急于化解新冷战中的美俄矛盾维度,以便将中美维度作为其与中国围绕未来世界秩序进行系统性竞争的下阶段优先方向。